和熹皇后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被誉为“皇后之冠”。在古代历史上,太后执掌大权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不过,这也会遭到批评,比如清朝的慈溪太后。但是,邓太后因为挽救了汉朝江山,所以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一
具体来说,邓绥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永元七年(95年),邓绥入宫。永元八年(96年)春,汉和帝册立阴贵人为皇后,史称“孝和阴皇后”;同年冬,十六岁的邓绥被选入北宫掖庭,汉和帝册封她为贵人。
邓绥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奉侍孝和阴皇后日夜战战兢兢,这促使她赢得了汉和帝的嘉许。而且,阴皇后身高较低,举止时有失仪,旁边的侍从都捂嘴嬉笑,而只有邓绥却表现得很悲伤,帮助阴皇后遮掩。
但是,孝和阴皇后向来阴狠善妒,想方设法陷害邓绥。而邓绥贤德的声誉一天比一天高涨,阴皇后最终无计可施,就暗造祝诅。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阴皇后因搞巫蛊之术而被废,同年冬十月辛卯,汉和帝正式下诏立邓绥为皇后。
展开剩余71%值得注意的是,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并没有想着如何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当时,汉和帝每次想封爵邓绥家族,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进行,所以邓绥的哥哥邓骘在整个汉和帝之世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皇长子刘胜由于患有痼疾而不得立,其余十多个皇子接连早夭,于是后生的皇子往往隐秘养于民间。邓绥便迎立出生只有一百多天的汉殇帝刘隆为帝,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邓太后不是贪恋权位,而是当时的情况促使她不得不执掌朝政。
二
延平元年(106年),四颗陨石坠地,37个郡国发生大规模水灾,毁坏庄稼。]自此,东汉连续六年爆发大规模水灾,史称“阴九之灾”或“元二之灾。同年(106年)八月初六,汉殇帝驾崩,群臣认为刘胜的厥疾不严重,都想立他。但邓绥担心刘胜心怀怨恨,便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永初二年(108年),由于连年灾害,民多饥困,邓太后便派人安置难民,并将公田悉数赐予贫民,又派樊准到受灾严重的冀州、吕仓到兗州开仓放粮,使流民都得到了安养休息。永初四年(110年),东汉沿海地区遭海盗袭击,邓绥派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兵前往山东海域讨伐海盗,连战皆捷,大破海贼,被斩首以及坠海溺死的海贼有数百人,余众皆逃遁。
另一边,南匈奴、乌桓、鲜卑也对东汉王朝趁机发难。对此,邓太后派何熙、庞雄、耿夔、梁慬等将领共同讨击,]最终于次年(110年)三月大破敌军,南匈奴单于脱帽光脚请罪并入质汉朝,乌桓降附,鲜卑王亲自来朝,遣120余部入质汉朝,汉军为此作“通湖山摩崖石刻”以示纪念。
对此,在笔者看来,汉和帝去世后,东汉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稍有不慎,就有走向灭亡的风险。但是,在邓太后的铁腕手段下,汉朝得以度过了危机。在此基础上,元初二年(115年),邓绥诏令北方各地修理水渠,通利水运,灌溉农田 [79],从而大大改善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环境,出现了大面积良田。
三
元初三年(116年),邓绥派度辽将军邓遵征讨羌人建立的先零王朝,最终于元初五年(118年)灭之,从此诸羌瓦解,三辅、益州等地再无羌寇。同时,邓太后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羁縻;收服岭南三十六个民族,并将高句丽、徼外夜郎纳入版图,扩张领土1840里,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功绩,显然可以和汉朝历史上的优秀皇帝相提并论了。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邓绥卧病日渐严重。二月三月十三日,邓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岁,谥号为“和熹皇后”(有功安人曰熹),三月二十六日与和帝合葬顺陵。对于执掌东汉朝政长达16年的邓绥,七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比如东晋时,群臣上书劝谏当朝太后效仿东汉和熹皇后故事,于是明穆太后庾文君、康献太后褚蒜子均效法和熹皇后踪迹。
发布于:安徽省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