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了一则帖子,引起大量网友调侃,也让人感慨如今的年轻人活得越来越佛系。
帖子主人是一位女孩,她说自己很享受一份月薪1800元的工作。
她在教育机构做前台,不包吃不包住,每天上八小时班。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她几乎全年无休,包括周末。
工作内容很简单,主要是打扫办公室环境、维持学生上课秩序。通勤也很方便,骑电动车二十分钟就能到。
更巧的是,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学校不远,所以下班后她经常能和母亲一起回家。再加上亲戚住在附近,有时她还会去蹭顿饭,顺便聊聊天。
因为工作不忙,她时常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学校也不要求她必须盯着孩子或不停打扫,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剩下的时间随她自由支配。
闲得无聊时,她还学会了做不织布手工,虽然赚不了钱,但能消遣时光,让自己开心。
在这个处处内卷的社会,她并不想随波逐流。她没有结婚生子的压力,没有房贷车贷的负担,父母健康且有稳定收入。
尽管她持有幼师四级证书,完全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她并不打算换。她喜欢这份轻松自在的岗位,并不是因为薪水低,而是单纯热爱。
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利用空余时间充实生活,看哲学书、写剧本、研究游戏策划、做手工等,让生命过得更有尊严。
看到她的故事,有人感叹: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羡慕那份月薪1800元的安逸。
不过,评论区的声音却很刺耳:
“这是没孩子撑得住,等有两个孩子试试,一万都不够。”
“大城市的保安工资都五千了,这样的工作真是笑话。”
“三线城市光吃饭就要四五千,这工资根本羡慕不来。”
实际上,如果没有太大生活压力,没有沉重负担,选择一份清闲、低薪、但自由度高的工作,也未尝不可。
工作是生存的必需,但并非每一份工作都能如人所愿。人们追逐高薪,往往是因为它能带来稳定与成就感。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言:“活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幸福。”
所以,工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善于经营生活,才是快乐的秘诀。
前段时间,网上还有一则帖子引发讨论。
一位网友上班“六休一”,每天八小时,不加班。他在国企旗下的公共驿站当前台,负责看守一个一百平米的主题馆。第一天上班,一整天都没遇到一个顾客。
因为驿站尚未开放,他几乎整天玩手机、打盹,舒服得很。工资到手3000元,堪称“摆烂神器”。
他说自己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轻松自在,不必卷、不必拼,还离家近。
类似的,还有人发帖说:“月薪4000,工作清闲,到底要不要继续做?”
她的岗位几乎没有任务,不用写报告,不用应付领导,每天十分钟搞定全部工作,其余时间自由玩手机。
虽然知道这种工作没前途,也没有技术含量,但她不愿离开舒适区。下班回出租屋刷视频、追剧,却渐渐丧失安全感,甚至夜夜失眠。
因为虚度时光,虽然身体没怎么劳累,但内心却越来越疲惫。迷茫和无力感,像无形的压力笼罩着。
她害怕自己永远困在现状里,害怕未来无法承担风险,但又缺乏改变的勇气。
王尔德曾说:“我不想谋生,我要生活。我没有钱,但懒得去挣。”
这是一种“躺平”心态,表面轻松,实则消磨斗志。太闲会毁掉一个人,唯有忙碌,才能治愈焦虑。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躺平?
根源就在于“房子”。
没有人儿时的梦想是买房,可不知从何时起,大家的人生目标都变成了房子。
房价高到让人绝望,即便奋斗十年,也未必能买到一套厕所大的空间。很多年轻人即便掏空家底,背上房贷,依旧过得窘迫。
戴建业老师在采访中说过:许多学生往深圳跑,只因工资高。但去了才发现,消费和房价更高,根本买不起房。即使拼命,也看不到希望。
当努力无法改变现状时,激情就被磨灭,年轻人索性选择“佛系”。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该选喜欢的工作,还是工资高的工作?”
有人认为:工作环境比薪水更重要,开心最值钱;也有人坚持:要为未来打算,高薪才有保障。
其实,无论月薪1800还是18000,只要内心快乐,就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余华所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眼中的评价。”
所以,心甘情愿地活着,才算不虚度。生命也因此盛开,值得珍惜。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共勉!
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