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的“登机插曲”,引发广泛关注。他以“连滚带爬进飞机”描述自己的登机遭遇。事件发酵后,深圳机场迅速致歉并承诺立行立改,监控视频的公开则让事件全貌得以呈现——实际情况未如描述那般夸张,郑智化也随即为不当用词致歉。
这场风波中,各方观点交织碰撞,其引发的公共讨论价值,已远超事件本身。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正视并持续弥合健全人与残障人士之间的“感受偏差”,这理应成为每一个健全人审视自身、关照他人的重要视角。
对残障人士而言,出行路上的阻碍往往藏在那些被健全人忽略的细节里。或许是一厘米未达标的坡道高度,就足以让轮椅寸步难行;或许是一块略微凸起的地砖,就可能让视障者遭遇磕碰。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健全人的视角,无法真切体会到残障人士每一次出行要克服多少不便,也难以共情他们在困境中所承受的窘迫与无助。
正因很多看似“达标”的服务和设施,在实际使用中却难以契合残障人士的真实需求,我们更要不断弥合与残障人士的“感受偏差”,建立更精准的需求对接机制。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残障设施时,更应主动倾听残障人士的声音,邀请他们参与到设计、评估的全过程中,让设施和服务真正从“方便管理”转向“方便使用”。
据世卫组织称,残障人士占世界人口的16%。对他们来说,出行的挑战性约为非残疾人的15倍。近年来,我国残障设施建设不断弥合这样的差距,但同时也需要强化对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培训,让残障人士的需求得到更具专业性的回应,才能在一点一滴中让残障人士不再因为几厘米的偏差而陷入尴尬境地。
郑智化的个人感受或许存在偏差,但我们对待残障人士的理念不能有偏差。这场风波,最重要的是引发社会再次关注残障人士群体,秉持换位视角,共同营造“无碍有爱”的出行环境。(韩亚聪)
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