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村委会火热开展。来自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小红馨”公共卫生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并携带专业设备来到活动现场,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当地老人与儿童献上了一堂主题为“科学应急,救在身边”的生命守护课。
\n为确保培训实效,“小红馨”的团队成员们早在一周前便精心筹备。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突发急症,团队提炼出三大核心教学模块:心肺复苏术(CPR)、气道异物梗阻急救、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课程方案不仅为大家展示了标准化的急救流程,更创新运用“口诀记忆法”“情景模拟法”等适老适幼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活动现场还配备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婴儿急救模型及AED训练机等专业教具,构建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
\n“天气炎热时有人突然晕倒怎么办?”“意外发生,黄金4分钟的处置至关重要!”培训伊始,贴近生活的急救情景迅速吸引了村民注意力。在CPR教学环节,志愿者在现场清晰演示了“判断-呼救-按压-呼吸”四步流程,并强调关键要点:胸外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每30次按压后配合2次人工呼吸。操作要领被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以便大家记忆。
\n针对高发的异物梗阻问题,培训采取了“分龄教学”:为成人详细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拆解“双手环抱腰部,拇指侧顶住脐上两指处,快速向内上方冲击”的标准动作,并总结出“石头剪刀布”的记忆口诀;针对婴幼儿被异物梗阻的情况,则现场教授“俯卧叩背+仰卧按压”的组合技法,特别强调“施救力度需控制在成人的1/3”。AED教学则通过模拟语音引导,让村民轻松掌握“开机-贴电极-听指令”的简易操作流程,并重点强调“放电时务必远离患者”的安全准则。
\n在培训活动中,实操演练成为现场焦点。在CPR练习区,一位花甲老人按照流程完成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在经志愿者及时指导调整按压深度与频率后,老人迅速掌握要领;在气道梗阻急救区,多位村民轮番主动练习婴幼儿的急救手法,细致比照演示调整细节动作。为鼓励大家积极学习急救知识,团队成员还为完成实操的村民赠送了兼具实用与纪念价值的精美礼品。
\n据悉,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小红馨”公共卫生志愿服务协会自2021年起,已连续四年选派志愿者赴重庆市急救中心接受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超200余名志愿者通过考核,获得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合格证。4年间,团队深入乡村、社区、养老院、中小学,开展“科学应急,救在身边”主题培训60余场次,持续为提升社会应急救护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n文/邓丽 崔乃夫
\n原标题:重庆工商大学公管学院“三下乡”:急救知识进金龙,“救”在身边护民安
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